小时候,我们总是期待长大,憧憬自由自在的生活。可是现在你有没有那么一刻,觉得自己还没长大?是不是遇到一些事情还是会手足无措,容易紧张、焦虑、情绪化?
虽然我们的年龄在增长,但是内心却还是不够成熟。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在心理学中叫“内在小孩”。在心理学领域之中,“内在小孩” 的概念最早是由心理学家荣格于1940年在《儿童原型心理学》一书中提出:
“内在小孩”是一种人格,他像小孩一样脆弱,柔软,渴望被爱,关心和呵护。这个“内在小孩”不会因为我们年龄的增长而消失,会一直隐藏在我们内心的角落里。当我们有压力或者不安时,他就会跳出来掌控我们的生活。内在小孩,就像埋在我们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大爆发。困扰我们的大多数问题都源于,我们的内在小孩受到创伤,而我们没有察觉,一直带着这样的内在生活着。在以往生活中,不曾被我们注意到的情绪,会被身体和潜意识所牢记,从而会外露于行为,形成特定的性格。它会始终影响着我们的工作生活,人际关系,情绪感受等。
和内在的小孩相处,就是和自己过去的情绪相处;拥抱内在的小孩,就是拥抱自己的情绪。只有疗愈内在小孩,我们才能更好地去生活。本文给出养护“内在小孩”小tips:
1.觉察自己
理解自己的需求,靠近那个曾经受伤的小孩,面对曾经的不安与恐惧,好好抱抱那个小孩,与自己和谐相处。人这一生最难的也最难得,是认识自己。生活中,我们常常拿着放大镜去观察、费心力去揣摩别人,却鲜少用心去认识自己。自以为很了解自己,其实是雾里看花。活得明白的人,往往会在经历中认识自己:做过的事、说过的话,定期复盘,进行剖析,如园丁般修剪日常。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拨云见雾,找准自己人生的方向。人贵在自知。认识自己,才能认识世界。
2.接纳自己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对普通人来说,一生最重要的课题就是学会接受自己。”生活中,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卑微,耗费毕生精力挣扎着求出头,却落得一事无成、整日焦虑不安。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有限性。罗翔老师曾在《十三邀》中这样说:人要接受自己的有限性,要承认自己是有限的,承认你整个人就是在偏见之中,你这一生就是在走出偏见,人要接受事与愿违。我们太有限了,我们只能做我们觉得对的事,然后接受它的事与愿违。很多事情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不过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是我们太过于自我,认为世界总是非黑即白。当我们变得包容,能够接纳自己的不同一件知识,剩下的路也会变得愈发的宽阔。
再者,我们需要坦然地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事实上,不管是面对高光的那个你,还是应对低落茫然的自己,只有全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能平和且不加责备地去做努力和改变。坦然承认和接纳自己。人间烟火千万,不如一抹灿烂。也许,世俗眼中所谓的缺点,恰恰是你身上的特点。
3.学会表达
小孩子在觉得孤单时会寻求一个紧紧的拥抱,作为成年人,也要勇敢表达自己的需求。面对自己的需要,我们经常有一种莫名的羞耻感,似乎直接和别人说我想要什么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是会冒犯到他人的。然而,人都有需求,都有欲望,都有想要的东西,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要因为自己的想要而感到尴尬和羞耻,大方的表达自己的诉求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这样不仅能和别人的相处更加顺畅,还能对已有的方案等做出调整,达到彼此的平衡,形成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
“使生活如此美丽的,是我们藏起来的真诚和童心。”只愿在历遍世界后,我们仍是小孩,我们依旧可以保持那颗清澈明亮的心,继续热爱这个世界;愿每个人都能在爱与被爱中,度过这漫长且温柔的一生。
(转载宁波阳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