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研究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锻炼研究锐度,“会计学院学术前沿”第82期于2025年4月3日下午在会计学院106举行。本次学术前沿主讲人为邵艳博士,王明浩和吴嘉玉同学进行了文献研读,会计学院23级和24级全体会计学硕研究生参加本次学术前沿活动。
首先,邵艳博士演讲的主题是《风险投资合同中的对赌协议:理论与实证》。邵艳博士以近期资本市场热议的“票房对赌”“股权回购纠纷”等案例为切入点,指出对赌协议作为风险投资合同中的重要条款,既是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工具,也可能因设计不当引发激励扭曲与法律争议。她强调,对赌协议的本质是通过“或有支付机制”平衡投融资双方的风险与收益,但其实际效果高度依赖条款设计与市场环境。随后,邵艳博士通过理论模型展示了风险投资市场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根源:初创企业估值模糊、创始人努力程度难以观测、未来不确定性高等因素导致投资者与企业家之间存在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邵艳博士指出,中国对赌协议的特殊性源于制度环境的不完善:缺乏可转换优先股等工具、估值体系不成熟、执法效率偏低等问题,导致协议执行成本高且易引发纠纷。她强调,条款设计需兼顾“目标合理性”与“弹性治理”——承诺目标过高可能迫使企业家铤而走险,而适中的业绩门槛与动态调整机制更有利于长期共赢。最后,邵艳博士表明,对赌协议是风险投资市场中一场复杂的激励博弈,其设计需在“投资者保护”与“企业家自主权”间寻求动态平衡。她呼吁学界与业界共同探索更科学的契约框架,以推动中国风险投资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其次,王明浩同学向我们分享了论文《企业数据资产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稳定》。王明浩同学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在研究贡献方面,王明浩同学指出,该文献从数据资产信息披露的视角,研究了其对资本市场稳定的影响;从信息不对称和投资者情绪的视角,对资本市场稳定的研究进行了有益补充。随后,王明浩同学解释了本篇文章的三大研究假说,即假说1:企业数据资产披露水平越高,其股价崩盘风险越低;假说2:数据资产信息披露通过降低股价同步性防范股价崩盘风险;假说3:数据资产信息披露通过增加媒体报道降低股价未来崩盘的风险。此外,王明浩同学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设计,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讲解了稳健性检验,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即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应当把握数字经济所带来的机遇,增加数据资产开发与应用的投入,并强化对数据资产信息披露的管理。对于政府等监管部门而言,应当进一步完善数据资产的制度体系,正确引导企业数据资产的披露与“入表”工作。对于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而言,应当加强对年报文本信息的挖掘与分析能力。投资者在审视企业的财务指标之余,也应密切关注包括数据资产信息在内的各类文本信息,以充分评估企业当前的发展前景和潜在价值,进而有效降低投资风险。
最后,吴嘉玉同学向我们分享了论文《风险投资具有咨询功能吗?——异地风投在异地并购中的功能研究》。吴嘉玉同学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在研究贡献方面,吴嘉玉同学指出,该文献首次为风险投资的咨询功能提供了直接的实证证据支持,同时还发现风险投资的咨询功能也会对公司并购决策产生影响,进一步完善了风险投资理论;揭示了风险投资发挥咨询功能的作用机制,丰富了风险投资对企业价值影响的机制研究;异地风投能够提升企业异地并购效率,从风险投资角度丰富了企业异地并购效率的研究;首次从企业层面研究了我国风险投资跨区域投资的经济后果,为进一步推动支持风险投资跨区域投资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了研究依据。随后,吴嘉玉同学解释了本篇文章的六大研究假说,即假说1:异地风投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异地并购绩效;假说2:在民营企业中,异地风投对异地并购绩效的提升作用更明显;假说3a:国有背景的异地风投对异地并购绩效的提升作用更明显;假说3b:投资经验更丰富的异地风投对异地并购绩效的提升作用更明显;假说3c:持股比例较低的异地风投对异地并购绩效的提升作用更明显;假说3d:独立风投对异地并购绩效的提升作用更明显。此外,吴嘉玉同学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设计,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讲解了稳健性检验,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至此,本次学术前沿圆满落幕。会计学院研究生学术前沿为同学们领略学术前沿动态、感受学术魅力提供了平台,提升了研究生们的学术热情。本次学术前沿的成功举办也让我们对下一次学术前沿活动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