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研究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锻炼研究锐度,“会计学院学术前沿”第75期于2024年9月26日下午在会计学院107举行。本次学术前沿主讲人为周畅老师,22级研究生杨琳和王赟芳分别进行了主题分享和文献研读,会计学院23级和24级全体会计学硕研究生与部分本科生参加本次学术前沿活动。

首先,周畅老师的演讲主题是《双碳目标下碳排放权会计研究前沿》,首先介绍了“双碳”概念,即碳达峰是一个过程,即碳排放首先进入平台期并可以在给定范围内波动,之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和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己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其次,周老师总结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的宏观目标,介绍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基本流程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关于碳排放权的研究演进。最后,周老师对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制度机制进行了介绍,比较了部分试点地区的会计确认与制度,同时还介绍了碳会计研究的规范、变量以及其他方面的内容。

其次,杨琳同学分享论文《From endowed trust to earned trust: Firms from trusted regions》。杨琳同学指出,论文主要的内容是依据合法性理论,预计位于高度可信区域可能与较好的环境和社会绩效相联系。她提出了文章的假设,即处于社会信任更高的公司,会在社会环境方面投入更多。接着,杨琳同学介绍了文章的概念框架,其中自变量为社会信任,因变量为 E&S 指标,中介变量为诉讼风险和融资约束,调节变量为法律环境和公司治理。基于此,文章以 2009 年至 2021 年间的中国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社会信任对 E&S 的影响。

最后,王赟芳同学进行论文分享,文章题目为《策略性回应还是实质性响应?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企业绿色创新效应》。王赟芳同学指出“波特假说”理论认为,设计完善的环境规制能能激励企业实施创新,进而通过创新提高其竞争力,这也意味着环境规制能够诱发创新补偿效应,但创新补偿效应和道循成本效应都可能存在,还需对创新进一步细分研究,进而指出本文的背景与缘由。随后,文章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得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碳排放权交易究竟能否及任何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结论。使用双重差分法,应用相关检验、异质性分析、机制分析进行研究。最后,引出文本研究意义,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至此,本次学术前沿圆满落幕。会计学院研究生学术前沿为同学们领略学术前沿动态、感受学术魅力提供了平台,提升了研究生们的学术热情。本次学术前沿的成功举办也让我们对下一次学术前沿活动充满了期待。



上一条:浙财会计学坛@学术前沿2024年第9期(总第76期)

下一条:我院教师带队赴万邦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调研交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