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研究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会计学院研究生双周学术沙龙”第35期于2021年5月13日下午在学院楼206教室举行。本次学术沙龙主讲人为20会计学硕班的蒋小伊同学和周臻颖同学。会计学院周畅博士、刘芳博士、19级和20级全体会计学硕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沙龙。

首先,蒋小伊同学汇报的文章题目为《儒家文化与企业创新》。论文从非正式制度视角考察了儒家传统文化对当代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效应及机理。结果表明,儒家文化对企业创新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即企业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程度越强,其专利产出水平显著越高。进一步检验揭示,儒家文化主要通过缓解企业代理冲突、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和降低专利侵权风险等三条渠道影响企业创新。论文还发现,非正式制度的儒家文化和正式制度的法律环境在促进企业创新方面存在相互替代功能。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全员辐射效应有利于激发全体员工创新热情,进而提升技术创新成果的实际转化效率,增强专利技术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边际贡献。论文从微观企业层面揭示了儒家思想促进创新的内在逻辑,纠正了部分学者对儒家文化价值的消极认知偏见,同时丰富了“文化与企业决策”国际前沿文献,贡献了东方文化情境的经验证据。

其次,周臻颖同学汇报的文章题目为《非正式制度、家乡认同与企业环境治理》。论文基于非正式制度的角度,以2000~ 2014年沪深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高管的家乡认同对企业环境绩效的治理作用。 论文研究发现:当董事长和总经理在其家乡地任职工作时,企业的环境投资更多,说明高管的家乡认同对企业环境治理行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发现,高管的个人特质(性别、年龄和学历)和家乡特征(经济发展、环境质量和公众环保意识)对上述关系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此外,上述关系在不同的法律制度环境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家乡认同对企业环境的治理作用不受正式制度的影响。在我国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论文从企业微观层面提供了非正式制度(家乡认同)能够改善环境治理的积极证据,从而突破了以往过多基于正式制度的单一视角研究,丰富和拓展了环境治理的理论与途径。

最后,在两位同学精彩的汇报之后,两位老师也做出了精彩点评。总结来看,刘芳老师就蒋小伊同学汇报的论文做了细致的点评。如文章的亮点就在于避免了行为金融学这一陷阱,且文章的稳健性检验做的很全面,方式方法值得同学们探讨学习。从创新的角度看,文章主题是2018年以后才有相关文献陆续发出的,主题比较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拓展学习。周畅老师基于周臻颖同学的文章与大家一起探讨了文章的内容,教导大家文章的相关数据应当如何获取以及计算。

至此,本次学术沙龙圆满落幕。会计学院研究生双周学术沙龙创造了大家分享和展示学术魅力的舞台,提升了研究生们对科研的热情。本次学术沙龙的成功举办也让我们对下一次学术沙龙充满了期待。

上一条:“社会导师进课堂”活动之三十五——主题讲座:上市公司审计案例分享

下一条:会计学院“研究生双周学术沙龙”第34期顺利举行

关闭